本报记者阎俏如北京报道
健康决定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缺医少药到全民医保,从积贫积弱到发展繁荣。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健全,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公布,新医改拉开大幕,至今已历经12年。2016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从以治病为中心,上升到以健康为中心,改革让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焕发生机。在这场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国的群众动员能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疫苗研发、生产能力经受住了考验。
新的历史时期,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引导下,人民群众健康的根基仍在不断夯实。同时,“统筹疫情防控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继续着力推动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在奋勇前行。
改革先行先试
2012年以来,三明市启动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改革,9年来减少药品耗材支出124.10亿元。
6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其中特别提到,进一步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加快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通知提出,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以降药价为突破口,同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薪酬、医保支付等综合改革。同时要求,推进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这些要求也正是对三明医改经验的高度总结。
2012年,时任三明市副市长、深化医改小组组长、现任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詹积富作为三明医改操盘手,主导了三明“三医联动”改革。“医药总收入大幅增长的根源,首先是医疗机构内部原因,即公立医疗机构不合理的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之初,詹积富就瞄准了百姓看病贵的根源,由于绩效工资奖金与医药收入挂钩,导致医院不断加码医药总收入。“医改实际上就是改革不合理的管理体制、不合理的管理制度。”詹积富指出。
曾任福建省药监局副局长的詹积富对“以药养医”有着深刻认知。2012年2月,三明医改第一项工作即瞄准公立医院药品费用,把福建省集采中标药品目录中的129种药品品规,列为第一批重点跟踪监控对象。2012年5月,三明市22家公立医院药品费用环比下降1673.03万元。2012年全年,三明职工医保统筹基金首次结余2200万元。
自改革以来,三明市22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药品耗材费用占医药总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2020年为32.51亿元,占比从2011年的60.06%下降至32.51%。
改革必定面临着争议,削减药品耗材收入,意味着医院绩效工资同比例缩水。此时,提升医生的阳光收入成为当务之急,詹积富称之为“腾笼换鸟”。2012年底,三明市医改办将4大类80项医疗服务提价需求上报福建省,2013年,调整开始执行。改革至今,三明先后进行了9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彻底突破了此前僵化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权限。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2012年以来,三明市启动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改革,9年来减少药品耗材支出124.10亿元,2020年全市人均医疗费用为1678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全市人均预期寿命80.02岁,高于全国、福建省人均预期寿命。
2020年,三明市医院医疗服务性收入增加到13.04亿元,占比从改革前的18.37%提高到41.46%。同时,公立医疗机构在岗职工平均收入从改革前2011年4.22万元,提高到2020年13.37万元。医保基金由改革前亏损,扭转为改革后的盈余。截至2020年底,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累计结余21.35亿元,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累计结余2.01亿元。
2019年11月6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发文(国医改发〔2019〕2号)《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强调要总结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建立健康保障体系
“十三五”期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
新医改走过12年,我国围绕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五项制度建设和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着力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持续发力,推动深化医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站在今天回首过去,我国卫生健康工作曾面临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普遍流行,医疗卫生资源短缺、水平低下的严峻形势。如今,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取得显著进
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相比于新中国成立时的35岁翻了一倍还多。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截至2019年底,我国参保人数超过13.5亿人。2020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已达到550元以上,个人缴费280元,基本实现看病就医有制度保障。
2016年8月19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会议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几乎在同一时期,三明医改进入第三阶段,建设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政府办医责任体系、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健康管护组织体系、健康绩效考评监督体系。
记者注意到,2017年至2020年,三明从结余的医保基金中拨给医
疗机构7.05亿元的健康管护费用。
詹积富指出,医保基金用于看病医疗是必须的,但用于健康才是最终目的。要把医保基金从只能支付医疗上升到医疗和健康管护,并按人头年度打包支付。打包支付的对象是一个健康责任共担、经济利益共享、县乡村人财物一体化管理的健康管护组织(总医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医务人员“左手做预防、右手下处方”。
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出台,该行动聚焦
当前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明确将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四类重大慢性病实施防治行动。
此外,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提示了我国疾控体系改革的紧迫。今年5月13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正式挂牌,标志着疾控机构职能从单纯预防控制疾病,向全面维护和促进全人群健康转变。
卫生应急能力经受检验
截至6月4日,我国累计向80多个国家捐赠,向40多个国家出口疫苗3.5亿剂。
新冠肺炎疫情除了考验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水平,还是对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成果的验证,更是对我国医药企业研发能力的大考。
自疫情发生后,我国近20家单位开展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工作,五大技术方向同步推进。
在今年3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毛俊锋介绍,目前,中国有5款疫苗,其中3款灭活疫苗,1款腺病毒载体疫苗,还有1款重组蛋白疫苗获批了附条件上市或者是获准了紧急使用。这些企业目前都在争分夺秒,24小时满负荷组织生产,其他的技术路线的疫苗随着研发的进展,也会陆续上市,而且这些疫苗的产能建设工作也已基本准备就绪,一旦产品获批,就会启动生产、上市供应。
截至6月4日,我国累计向80多个国家捐赠,向40多个国家出口疫苗3.5亿剂。世卫组织先后将国药中生北京所和北京科兴中维新冠灭活疫苗列入紧急使用清单,新冠疫苗“中国速度”彰显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
在国内,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23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0.96亿剂次。
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中国速度”的背后,是我国近年来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努力。自2015年8月《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发布以来,我国又陆续出台了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优先审评审批等改革举措。
一系列改革新政以提高药品质量为核心,以鼓励创新为导向,旨在加快构建科学高效的药品审评审批体系,提升中国制造药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让改革红利早日惠及百姓。
无论是大刀阔斧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还是聚焦人民群众健康,抑或是一系列新政鼓励产业升级创新,彰显的都是14亿人口大国对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决心和担当。